齐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吾看中文5kz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火花四溅,如同小型的瀑布一般哗啦啦下坠,数道火光照的空间大亮,到现在,我才算真真切切看到洞穴的顶端是什么样子。
密密麻麻的石头疙瘩,表面粗糙,大颗粒的矿石藏在岩层深处,鼓起形状不一的石头泡,像蟾蜍的背部,沟壑石皱一条夹着一条,落下大量的阴影,不是十分集中的灯光,根本照不出它们的全貌。
我看得瞪眼,小哥轻声道是因为洞顶浸过水,但没浸头,而且这种混着矿层的岩石本来就与一般石头不同,是这里特有的种类,白民国不愿意迁居的原因,可能就跟这些石头有关。
边听着小哥小小声科普,边跑过城墙后的开阔地,来到一片终于有点城郭样子的居民区。
房屋是经过改良的夯土屋,夯土技术在战国时期还是比较时兴的,许多大型建筑和城墙的地基都会使用夯土,比如我们进来时经过的两座内外墙,虽然墙体是由石砖组成,但地基毫无例外都用的黄橙橙的夯土。
不过民屋和城墙又有差异,房子的主体也是石头,却并不齐整,方的斜的什么形状都有,用泥土压实糊在砖石砌成的墙面上,填填缝隙,再抹成平滑的一整面,没有像城墙一样掺着柴捆过石子,看着顺眼不少。
房屋数量适中,既不会多到显得拥挤,也不会少到感觉稀疏,中间是条宽阔平整的大路,两排夯土屋林立,大概是通往王城的“官路”,房型小巧简约,居住的人口不多,跟那种四世同堂的大院子没法比。
成群的房屋排排站,我一眼扫过去,看到有一栋房顶和围墙残留的较为完整,挖空的窗户正框透出幽幽烛光,昏黄光影夹杂着狼眼雪白的光束,一暗一明,在一众或矮或破的屋子中就分外显眼。
身后的包包人被火种吸引注意力后似乎没有再追上来,我和小哥也不由得放缓脚步,走至正门,刷着桐油的破门被踹到一边,一看就是胖子的脚法。
探头探脑地踏半步进去,他俩正坐在里面安置刘丧,见我们俩没等他们就成功脱困,还非常省心的地送货上门,胖子开心地起身迎上来:“我就知道那群国产丧尸奈何不了你俩,天真还催着我赶紧去支援你们,他这是对小哥业务的质疑,对妹子求生欲的不信任,天会塌山会崩,小哥永远不走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