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米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吾看中文5kz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禅给他们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并非想要效仿后世的教师们,而是希望他们学会独立思考。
先前刘禅已经提到过,这批夷人之所以对高定死心塌地、言听计从,以至于甘愿受其指挥不断与汉人为敌,在南中地区持续给朝廷制造难题,归根结底,就在于他们习惯了盲目服从。
这群夷人可谓淳朴到了极点,只要是他们信任的人让他们做的事情,无论多艰难困苦,他们都愿意设法完成,而且既不想也不会去探究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也使得他们的生活愈发困难重重,制造出来的麻烦也越来越大。
而现在刘禅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一些问题,思考为什么要去做这些事情!
这种学习任务难吗?其实并不难。但那天晚上,许多人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因为他们首次意识到,世界上有些事并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
常言道,事情不宜过分深究,想得太多,再普通的事也可能变得复杂起来。第二天,刘禅面对着一群表情各异的异族人,脸上的笑容更显愉快。这次,他教给他们一些基础的知识,并检查了他们的学习进展,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看法。然而,刘禅并未向他们灌输所谓“标准答案”,因为他深知这类问题并无定论。于是,他引用了一些典故,并将其解释成他们能理解的语言。
接着,刘禅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并告诫大家,对待任何事物、任何人都不应有绝对的信任。因为在汉族民间有这样的说法:“未曾历经他人苦难,切勿劝他人行善。”每个人的经历都独一无二,因此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人。在做任何事之前,应首先思考是否应当去做,是否有能力完成,以及做完后可能产生的后果,而这些后果你是否能承担得起。这就是最为基本而又实用的生活原则——每日三省吾身。
刘禅对于教导这群异族人确实倾尽全力,而且不仅用心,更是对他们关怀备至。除了教授他们认字、讲汉语,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过上更加舒适、简单的汉族生活方式。这里没有种子,刘禅也没有相关的技能,因此无法传授他们农耕之法。但他可以请王平教他们制造简易弓箭。虽然简陋的弓箭在战场上杀敌显得不够格,但在平时狩猎时,却能给予他们很大帮助。与此同时,张苞也为他提供了不少援助,但每次看到张苞,刘禅总会有些忧虑,并非担忧他工作做得不好,而是为其今后的发展而忧虑。
张苞是个单纯的武将之子,能做的事情并不多,但他的生活经验丰富,身为张翼德的儿子,张家的教育方式一贯严厉,“棍棒之下出孝子”。张苞从小就没少吃打,时不时被张飞丢进军营或山沟,除了那一身好武艺外,生存技能也被锻炼得相当到位。
刘禅认为历史上张苞连个官职都没混上便早早去世,绝对与他父亲当年对他过于严苛的教育有关。此刻,望着还算健壮的张苞,刘禅心中颇感忧虑。史书上并未记载张苞去世的具体时间和原因,只说他早逝。可在张家的嫡系后代中,其弟张绍无后,只有张苞留下一子张遵传承香火。按照道理推断,张苞应该是在二三十岁时离世的,就算他结婚很早,也有较早的性行为,那他生育子女时年龄也应该不算很小了……
首先得说,他弟弟张绍是个文官,而且刘禅跟张绍挺熟的,都知道张绍跟荆州一派的人整天搅和在一起,看起来就像是已经彻底打入那个圈子了。
至于张遵,在历史记载中却是名武将,他的武艺到底高不高暂且不论,但他确实有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尽管他最后没能从敌营冲出来,仅仅是冲进去了而已,但这至少表明了两件事情。
首先,有人传授过他武艺,可这个人显然没把全套功夫教给他,因此张遵也就算是个半吊子水平。
张绍想指导张遵恐怕是帮不上忙了,毕竟后来张遵战死沙场,张绍选择了投降。从这样的结局来看,这两叔侄之间的关系应该不算亲密。
这样一来,唯一还有可能指导张遵练武的就是他的亲爹张苞了。
这么一琢磨时间,刘禅难免有点担心,万一哪天醒来,别人告诉他张苞已经不在了……
现如今,刘禅身边有张苞和王平两人,他们已经完全沉浸在异族部落的生活里,甚至逐渐开始变得像异族人一样。刘禅竟然还学会了讲异族的语言,虽然说得还不太流利,但至少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