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百脑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吾看中文5kz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棉纺大纺车需要多人协作,很明显不适用与家庭副业使用。使用受到局限,大家也就没了往这方面研究的心思。
袁宝山道:“一般的农家倒是不会用这大机器的,不过邵文如果用它来开棉纺手工工场,还是有可为之处的。”
“开手工工场?”卢佟海还不知道杨邵文有这个打算,“这些机器效率怎么样?如今的机纱便宜的很,质量也比土纱要好许多,这大纺车如果没有点大能耐,手工工场也不一定能盈利。”
“我是有开手工工场的意向,能不能成,当然还是看这几台机器的表现!目前的情况来看,确实还有点勉强。”
这三台机子,效率最高的当然是那台120锭大纺车。它每天运转十个小时,大约能产八斤纱,平均每人每天2斤。比起原来的单锭手摇纺车,效率大约是它的8倍左右,当然是有了巨大的进步,只是在机纱面前,却还是竞争力有些不足。
目前的机器纺车,用的都是环锭纺纱的技术,效率则是手摇纺车的30—50倍之间。(比较而言,动力织布的效率大约是原来投梭机的7、8倍左右。在洋纱洋布的竞争面前,土纱的生存环境要艰难的多,土布倒还有一搏之力。)
杨氏布业目前购入的机纱,单价在每斤3角5分。如果运用120锭的大纺车,那每人每天能创造7角的产值,一个月就是21元。每月纺60斤棉纱,大约需要180斤的籽棉,棉花费用就是13元。剩下的8元收入,要分摊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要负担朝廷的税费、厘金、运输等,还要负担轧棉、弹棉、纺纱等工序的人工费用。最后留给工场的利润相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