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吾看中文5kz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赵晏晏那天的妆容和服装的确是答辩会上的,不过这次比起上次来,更加精致了一些。别人不知道,但郭泰来知道自己肯定是惊艳了那么十几秒的。
事实上,博士论文在答辩之前,已经公示过,甚至可能已经发表在某些期刊上。这次答辩委员会的老师们,主要的问题并不是赵晏晏的理论有什么问题,而是集中在实际操作中到底有没有起到论文中的作用,以及某些实验过程和结果能否重现上。
这一次赵晏晏的论文中,将陀螺仪缩小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尺寸,比起之前的技术水准有了数十倍的差距,这显然不是一般的工艺能够做出来的。而这么小的陀螺仪,竟然还能更加的精准,这就让人有些吃惊了。
如果理论和实际都成立,那就意味着国内在精细陀螺仪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直接可以和国际接轨,填补了国内空白是最基本的,领先国际水准都不是不可能的。
当然,这一切疑问在赵晏晏拿出了一整套的从十几厘米一直到几厘米,十几毫米,几毫米的不同尺寸的陀螺仪的时候全都烟消云散。甚至于赵晏晏还现场用最大的陀螺仪和最小的陀螺仪演示了一番。
实际成果显著,最小的不到两毫米的微陀螺仪的效果甚至比最大的那个还要好,不管是零位输出还是分辨率,灵敏度和测量范围,全都高出一大截,简直可以说是革命性的成果。
正常几十分钟的答辩,硬是拖到了三个小时,各路专家对于赵晏晏的全新设计惊叹不已的同时,询问的异常的周密,从理论到工艺到运行过程中的问题甚至于研发过程中遇上的bug,问的十分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