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看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141章 永乐聊建文

第141章 永乐聊建文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削藩王,则是因为藩王、勋贵的捆绑,让文臣心生忌惮。”

朱瞻基咽了咽唾沫,突然觉得那群人很可怕。

朱棣哼道:“齐方黄三人,尤其是方孝孺,在文臣圈子里威望甚高,究其原因就是他太能为文臣谋福利了。”

“朕是问……算了。”朱棣换了种问法,“你可知他们为何那么做?”

“为了和武将斗!”

“对,也不全对。”朱棣点头又摇头:“其实,从本质上来看,建文新政还是有可取之处的,甚至称得上良策。”

“啊?”朱瞻基有些懵:爷爷竟然夸建文,太阳打西面出来了不成?

只听朱棣继续道:“建文新政主要概括:重文臣,轻赋税,平冤狱,变官制,削藩王;其实呢,这些策略,只要施行得当,于大明而言好处多多。”

朱棣又道:“朕告诉你,一旦皇权受损,大明的赋税绝对会大大缩水,那可比出征花的这些钱,要多多了,海上贸易还在继续,大明有钱!”

“皇爷爷说的是。”朱瞻基脸上发烫,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

“明白就好!”

朱棣脸色缓和了几分,随即叹了口气:“你知道当年建文为何会失败吗?”

“这……孙儿不知。”

朱瞻基深以为然,但嘴上却不敢应承,他知道还有但是,同时,也不想肯定建文。

因为肯定建文,就意味着否定爷爷,否定他们这一脉。

“但是呢,”朱棣哼道:“那些个文臣可不是好东西,重文臣就不说了,轻赋税也不是为了百姓,而是为了官绅利益,至于平冤狱……呵呵,

太祖惩治的大多都是贪官,他们平冤狱,平的也都是贪污受贿的官员,可见他们为百姓平反了?呵,目的就是削弱贪污惩罚;

变官制,改科举为荐举,说是举荐贤才,实则是为了和皇帝争权,一个皇帝若失去了官员任免权,那对官员的威慑力、掌控力也会大大减弱;

关于建文,朱瞻基也只敢私下和慈祥的老爹谈论一下,从不敢在朱棣面前提起。

“就是因为文臣。”

“这样啊!”朱瞻基做恍然大悟状,其实他早就知道了,靖难之役的本质是文武之争,当然,也离不开皇爷爷的英明神武。

“你觉得齐方黄三人如何?”

“乱臣贼子!”朱瞻基政治正确的回答。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