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看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靖难攻略 > 第441章 父慈子孝

第441章 父慈子孝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对于三十二岁的朱高煦来说,他很笃定自己还有十二年的时间,毕竟历史上他活到了四十六,而且是非正常死亡。

王甫推动眼镜,显得十分兴奋,并不觉得机车鸡肋,因为他们已经让蒸汽机车动起来了,剩下的问题只有如何提升效率。

“热效率不足,我估计现在机车的热效率只有不到3%,或者更低。”

朱高煦听完了王甫汇报给自己的数据后,果断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他并不会制造蒸汽机,但他记得蒸汽时代蒸汽机的热效率在6%~15%,二十世纪达到了20%~40%,就算是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热效率似乎也有5%~8%的程度。

当然,那辆机车的数据也比大明永乐号要好上许多,重量折算为明制后,那大概是机车重七吨半,时速十三里,能牵引十六吨货物,五节车,可乘七十名旅客。

当汽笛声再次作响,只见铺设了铁轨的操场上正在缓慢运动着一个庞然巨物。

站在朱高煦身旁,博士王甫戴上了厚厚的眼镜,手里拿着一本文册,以及便携式的毛笔。

毛笔没有墨水,却在摇晃过后能产生墨水直接书写。

“永乐号机车内有一个锅炉,锅炉内装有一个平放的汽缸。”

“机车有两对动轮,由齿轮传动,轴列式为……”

这辆机车被发明后,时隔十一年后,由乔治·斯蒂芬森改进的旅行者号机车拖着三十多节小车厢正式试车,车厢载有四百多名乘客和九十吨货物,以时速二十四公里的速度跑完了四十公里的路程。

五年后,人类开始进入火车时代,各国也因为火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手中实控疆域不断扩大。

熟知这一切的朱高煦和王甫一样,并不觉得当下“龟速”前进的永乐号是鸡肋,反而认为这是一个开始。

历史上乔治·斯蒂芬森在少量资助的情况下,就能在十几年时间里帮助英国步入火车时代,那拥有数百万学子的大明朝没有理由会比他更慢。

他们用了十年时间,将这个四百年后才会出现的东西发明出来,也能用十年时间,让大明进入火车时代。

王甫说着一些专业术语,朱高煦没有在意这些,只是指着那缓慢行动的蒸汽机车询问道:“机车多重,时速多少,能牵引多少重物,造价几何?”

朱高煦的问题一针见血,王甫闻言也一边写一边说道:“机车重五吨,最高时速三十里,满载时速(时辰)六里,能牵引十二吨货物。”

“不过车厢重量足有十吨,另外走六里需要消耗一吨煤炭,两吨水。”

“也就是说,现在的技术顶多保障两名交替火车驾驶员乘坐……”

“至于造价,永乐号的造价是三千六百四十二贯五分四厘。”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