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样有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吾看中文5kz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要不要来点果子?”
“正好,腹中有些饥饿……”
好吧,吴大鹏挥手让使女端上来两盘江婆婆雪米糕。
结果这家伙一个人吃了半斤有了。
吴大鹏看着两盘子里的最后一块,说:“算了,都吃了吧,省得剩这一块儿太寂寞……”
他真就拿起来吃了。
这期间,大家也都知道了他的家世。
这是一个凤凰男,老家是虔州府三口水村人,父母双亡,由家族周济,中了二甲第三名。
大宋时期完善了此前科举的很多弊端,也确立了最佳的考试内容。
其一是糊名制度的确立,就是把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可能作弊的资料信息全部密封,还有专门的誊写院,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
其二是考试时间的最终确立。
唐朝每年一考,国家动用的财力、物力、人力可想而知。
大宋时期定为三年一大比。
这个时间直到满清的宣统间最后一次科举,没有任何改变。一般小说中提到的“大比之年”,就是指这一年有礼部会试,要出状元了。
其三是文风的转变。他们将延续了百年的程文考卷全部黜落,所取文章,都是言之有物论之成理的“古文”,所以苏轼、苏辙就占了大便宜,因为这两兄弟最善于议论古今成败之理。
其四是考试内容和科目的转变。
宋朝前期的拿手绝活儿还是诗、赋、论,前两项更是绝活儿中的绝活儿,那是要按照韵书去写的,一旦出韵,再好的文章也是零分。
但是至大宋起科举不再考诗、赋而专考经义。
大宋到了南宋明期,明确规定进士考试共分五甲。
比如现在的文天祥那一榜,一共录取了六百零一人,其中一甲二十一人,二甲四十人,其余为三甲、四甲、五甲。
从宋理宗时期开始,理学成为统治思想,新学、蜀学在科举中遂完全被排斥。
吴大鹏其实最恨所谓的理学了,他对这些崇尚理学的知识分子也不稀得搭理,但是他没有想到古人还有这样赖皮赖脸的,还是一个进士出身。
正七品绝不是戏剧里一个芝麻官的概念。
那家伙,要是外派出去,管一个县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