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清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吾看中文5kz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时金桂虽没在场,但听到府中婆子绘声绘色的描述,她也能联想到那副画面。要不是齐王受了陛下的斥责,禁足在府,不能离开半步,世间哪有男子能受得了这么大的屈辱?肯定会好生教训谢岭。
周清挑了挑眉,不由对谢岭高看一眼。她本以为谢岭被宁玉芜迷得神魂颠倒,连规矩脸面都不要了,哪想到他竟还硬气一回,不止休了宁氏,还将人送到齐王府,也算是彻底断了个干净。
“不过这齐王倒也心善,就算受到这么大的污蔑,仍将无家可归的宁氏接到府中安置,根本不在乎那些传的沸沸扬扬的流言蜚语。要不是他发了慈悲,一个大着肚子的美貌妇人逗留在街上,命运怕是十分悲惨,也不知宁氏的奸夫究竟是谁,早些承认多好,非得连累别人才罢休。”
边说着,金桂边摇头晃脑,清秀小脸上露出几分悲愤,显然对谢岭的做法极为鄙夷。
在世人眼中,齐王寄情山水之间,不慕名利,不爱权势,简直与超然物外的谪仙没有任何区别,因此就算他被世人斥责、被谢岭辱骂,普通百姓与金桂一样,依旧会认为这是对齐王的污蔑,不断寻找理由替他开脱。
只可惜伪君子就是伪君子,即使披了人皮也没有任何用处,完全改变不了他的本质,一旦那张假面被扒下来,就成了令人不齿的真小人。
前世齐王落得圈禁的下场,估摸着是明仁帝对他彻底失望了,才会放弃这个儿子。
第106章 风波
齐王因收留宁玉芜被污了名声, 但在世人眼中,他依旧是高洁傲岸, 不沾凡俗之辈,绝不可能与人妇通.奸,他将宁氏带入府中, 不过是为了偿还当年的救命之恩, 若将恩人扫地出门,才是禽兽不如的做法。
不少百姓都相信了这样的说辞,不过仍有人心生怀疑, 毕竟谢岭日日去齐王府前吵闹, 双眼中充斥着的恨意不似作假, 说不准宁氏腹中的孩子真是皇家骨血呢!
还没等众人找到证据,京中又起风波。
原来柳贺年做了一篇文章,夸赞莱州知府张昭德洞悉人情, 明察秋毫, 不必用刑便能破案。那陶丁氏之所以会杀害大伯陶文凤,只是为了避免自己被人非礼。按照本朝律令:妇女遭强.暴杀死人者杖五千, 如凶器为男子者免杖。
莱州知府仔细查明真相,又想方设法保住陶丁氏的性命,心存仁念,当真如明镜高悬;与之相比,刚将廖氏带回京城的指挥使, 日日刑讯一名老妪, 手段之歹毒可见一斑。
柳贺年身为状元, 父亲柳岑又是中军都督,这篇名为“拒奸杀人之妙判”的文章甫一问世,便被诸多学子争相传阅,甚至还有不少官员诵读此文。他们认为本朝已经足够昌盛,完全没有必要再设立镇抚司,让这些鹰犬肆意残害百姓。
在普通百姓眼中,镇抚司中种种酷刑委实令人胆寒,读过这篇文章后,他们更是将锦衣卫视为杀人不眨眼的恶徒,认定了谢崇滥用权柄、伤杀无辜,早就该落得斩首示众的下场。
此等奸佞,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按说文章在文人之间流传,实属正常,但平头百姓识文断字的并不算多,竟然有半数以上的百姓听过这篇文章的内容,都想要莱州知府那样的青天大老爷,恨不得让严刑峻法的谢崇立即以死谢罪。
若说没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事情定不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因周清嫁给了谢崇,即使没有刻意宣扬此事,依旧有不少人听说了消息,隔三差五就上门闹事,逼着周父不得不闭店,以保证家人与徒弟的安全。
嫁到谢府一年多,谢崇到底是怎样的秉性,没有人比周清更清楚,他根本不会滥杀无辜。之所以对廖氏用刑,是因为这老妪无比恶毒,先前马车刚到京城,叶猛便将她的关节一一复位,哪曾想廖氏不知从何处摸出了一根带毒的银针,若不是叶猛反应快,恐怕这条命就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