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吾看中文5kz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过去,国内能买到的多弧离子镀设备都是等级很低的落后型号,不仅镀层质量差,对于镀膜材料也有各种限制,因此这一类元器件大多数都只能直接进口,当然也买不到什么规格特别高的。
显然,老毛子那边是做过功课的。
用关键的电化学工艺交换电子战技术,这一波基本相当于互相取长补短。
实际上,跟很多刻板印象不同,苏联时期,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后的电子工业水平发展相当迅速,哪怕和美国的差距也基本在几年的水平上。
然而问题在于这些产业集中在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三国范围内,联盟解体之后几乎一点遗产也没给如今的俄联邦留下。
80年代末的时候是相差几年,经历了将近十年的完全停滞之后,到眼下的90年代末,相差的可就不止二十年了。
毕竟整个90年代都属于电子产业大爆发的时代,错过这段红利期,损失远不止纸面上的10年那么简单。
而电化学的情况则恰好反过来。
多弧离子镀技术虽然是由Multi-Arc公司和Vac-Tec公司率先投入商用,但很少有人知道,它们的相当一部分关键技术其实是70年代末从苏联买的……
没错,即便在冷战最高峰的时期,铁幕两边其实也没有完全断绝技术交流和往来。
常浩南之所以知道这些,是因为他前世的实验室里面,就有一套俄制的STANKIN-NBC-1多功能镀膜系统。
尽管并不是他本人的课题方向,但是在一众汉语和英语操作界面的设备中,这台设备独一无二的俄语界面着实让整个课题组的人都头痛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