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麦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吾看中文5kz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洛阳建都始于周公营造洛邑,后周平王东迁,正式成为首都。
后汉光武中兴,兴建南北宫,毁于董卓之乱。
曹魏建立后,文帝、明帝相继修建洛阳,于故址建太极、昭阳等殿。
司马氏代魏,仍以洛阳为都。
洛阳并不大。
东西七里、南北九里,自汉以来差不多都是这个规格,与北魏时庞大的洛阳城不好比。
四面开有十二座城门,曰大夏门、宣阳门、开阳门、上东门、平昌门等。
洛阳城西北角有金墉城,乃曹魏时营建,分为三部分,联为一体,故称金墉三城,又名永昌宫。
修建金墉城的目的是“备不虞”,这个习惯应该起源于曹氏在邺城西垣北段修建铜雀三台。
金墉城的防御设施非常完善,与洛阳东北角的百尺楼一起作为全城的制高点。但在这会,却成为了废帝、废后及获罪宗室的羁押场所。
汉魏、西晋洛阳城之外,还有许多建筑,居住着大量百姓,甚至公卿士族也多住于此,如太尉府就曾位于城南,城东还有吴、蜀二主宅第。
就邵勋等人刚刚抵达的城南地区而言,灵台、明堂、辟雍、太学、国子学当是最显眼的“地标建筑”。
他们入驻的就是辟雍。
辟雍是公卿子弟学习礼仪、雅乐、舞蹈、诗文、骑射等技能的地方,这会已经停办,正好空了出来。
辟雍之北是国子学,南面是一片民宅,西面隔着开阳门大街(南北向)遥遥相对的是明堂。
此处离司空府不远,地方也算宽敞,正适合大军驻扎。
先期抵达的潘园庄客、仆婢就集中于此,乱哄哄的。
老实说,邵勋微微有些失望。很显然,裴妃并没有把他们弄进城内。
不过仔细想想也能理解。
洛阳城内要么是皇宫、诸衙、仓库、军营等官方设施,要么就是真正的巨室豪门、宗王宅邸。普通民房不是没有,但你至少得是曹魏营建洛阳城时的第一批居民,没这个时代红利的话,想住进去是有点困难的——未得圣命,乱糟糟的泥腿子、军士们如何能进城呢?尤其在紧张的局势下,人家还担心粮食不够吃呢。
没办法,只能靠自己了。
从抵达的第一天起,邵勋就开始观察附近的地形、建筑、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