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吾看中文5kz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果完全意译的话,就失去了原文的味道。
涉及许多传统文化的书,就跟诗歌一样,是非常难翻译的。
这本书可以说是楚铭呕心沥血之作,如果是毁在翻译上,他宁愿不要海外版权这部分钱,让那些想看的人自己啃原装书吧。
后来肖晟见楚铭实在是太为难,就高价聘请了一位在华国研究传统文化,同时自己本身也是作家的外国人来翻译这本书。
当然,除了付出钱之外,肖晟还给了人家其他好处。
对于肖晟而言,这本书赚不赚无所谓,楚铭高兴就好。
不过这位作家在研读这本书之后——他本来是对通俗小说并不热衷,自然也没有读过这本书,主动退回了一半的钱,并表示自己会免费帮其宣传。
“这是一本好书,我想它会为我带来新的同伴。”那位作家道。
不过那位作家要求楚铭一起参与翻译。
他听说楚铭是在国外长大,外语造诣自然不低。很多名词又是原创的,最终怎么翻译,最好要原作者排版。
他对这本书的翻译是非常上心的。
然而楚铭其实是一只冒充海龟的土猫而已,让他承担这么重要的翻译任务实在是为难他了。但他又不能说自己外语不好,更不能在翻译者都如此认真的前提下,自己这个原作者反而显得不上心似的。
因此楚铭被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跟着翻译组混了。
这个组他和那位作家是主要负责人,当然还有其他翻译分工合作。
只是他两最终拍板。
为了不露馅,楚铭又苦哈哈的自己下来补课。虽然经常出国,口语不错了,但是文艺一点的外语他还真不懂。
要让他的书的翻译版本和原著一样古色古香充满神秘,他不得不去啃其他宗教书籍诗歌之类给自己脑海里的外语提升逼格,这样才能给自己装逼的汉语名次按上一个装逼的外文翻译。
那作家一开始接触楚铭的时候,发现楚铭的外语也就是堪堪达到熟练交流的地步。楚铭解释自己出身贫寒,除了上学的时候必要的书籍阅读量并不广。现在写作的积累也是认识肖晟以后才开始看的。
事实上……也差不多。不过是确定变人目标之后才开始看书充实自己的。楚铭之前写的小说就是一坨屎。
不过楚铭很快就跟上了那作家的节奏,其对外语的应用越来越熟练,甚至能够写几句像模像样的诗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