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样有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吾看中文5kz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时间,地点和人物都不对……他们就算说的是实话、真话当然也不会被录用了。
大宋政府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懂得常识。”
《流求大宪章》的问世,特别是公开铸刻在几个大青铜鼎上的事情,对大宋境内的一些读书人确实震动极大……有一些人还专门跑到八道河的帝国广场来看,还专门以青铜鼎与24小时守卫的卫兵当背景拍了照片。
以《流求时报》和《流求快报》、《流求旬报》等为代表的联邦帝国的报纸能自由自在地在大宋境内售卖……当然,大宋民间的《民声》报也同样能在联邦帝国的境内贩卖,大宋政府的《邸报》那是不屑于挣那点儿发行量的钱钞,不对外出售呢。
再加上别有用心的“无名氏”、“佚名者”总是出版一些《国富论》、《民富论》、《自由精神与契约精神》和《理学新解》等书籍,所以,两国民间的思想交流几乎没有障碍,经常就冲撞出新的火花来。
别的不用说,一些经章典藉之著,诗词歌赋之书的价钱越来越便宜,甚至一个略微富有些的书生随随便便就出版了一本书。
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能的……那出书的价钱惊人呢。
所以,有新的看法、新的见解的读书人越来越多……好处是随处可见书摊书店,可以经常看到有读书者,坏处是科举考试中的零分作文越来越多。
大宋官府中的德行与年纪都足够多的有识之士就有了忧虑。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但是,当时一直在垂帘听政的谢老太皇太后却赞同贾平章的说法,书生而已,他随便说他的,录不录取在我……不录取不就是最大的惩罚了?
何必在去与他们纠结?
张安国国王得知教育部长杨友行上一次去大宋招募能前去自由岛与南殷地安洲地区急缺的老师失败后,他想到了那些有新思想,新见解的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