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吾看中文5kz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在太原城下的血战愈演愈烈的同时,蒙古大汗忽必烈正骑马站在高处观看着一场极有价值的战斗
之所以说这场规模并不大的战斗是极有价值的,并不是因为郭侃或者柳家镇内的几万汉人难民有什么价值。郭侃的死活,几万汉人难民的死活,不在忽必烈心上,甚至也不在陈德兴的心上。
但是穿着板甲的步兵和蒙古骑兵的第一次交锋,却是极有看头的
13世纪的蒙古骑兵虽然威震欧亚,但是究其战术,也不过是在骑射步射骑马冲阵和下马肉搏等传统战术战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升级。其基础还是射冲搏三样。蒙古人的男儿三技,射箭骑马摔跤,大约就是蒙古武力的基础,当然也是蒙古社会的上升通道。因而13世纪的蒙古骑兵,大多还是精于射箭骑马和摔跤的。
头辇哥首先祭出的下马步射的战法。四个蒙古千人队奉命下马,其中一个千人队携带盾牌和弯刀,组成了三个横阵,从左中右三个方向,缓缓向前逼近。在三个盾牌横阵的背后,都是一个持着步弓的蒙古千人队。
郭侃也举着个望远镜一直在观察蒙古人的动向,看到他们一次出动了四个千人队,连忙放下望远镜,大声嚷道:直娘贼的,蒙古鞑子上来了,都给俺精神些,有甲的都披上,准备战啦
前文提过,郭侃的兵都是打老了仗的职业兵。即便发现了上万蒙古人忽必烈的主力并没有完全展现在郭侃面前。也没有什么好惊慌的。蒙古骑射无敌的神话,在他们看来就是个笑话。手持长枪。结成坚阵的步兵,根本就不是骑兵能冲垮的。而他们身上的钢甲。同样不是蒙古人的弓箭能射穿的
枪兵第一二两营,刀盾兵第一营,弓手第一营出列其余人手退守土围子,让炮连把大炮给俺推上来架在土围子上,不过别开炮,等蒙古鞑子的骑兵上来再轰
郭侃将一顶钢造的头盔扣在了自己的大脑袋上,同时一叠声儿地下着命令。
两营身穿钢甲的枪兵按照他的命令组成了六列横队,一营弓箭手则呈三列横阵跟在枪阵后面。一营刀盾兵则以连为单位,分别部署于大阵的两侧和后方。而郭侃本人则带着两个鼓手。两个号手,两名旗手和四名卫兵,立于弓箭手之后,一连刀盾兵之前。
利用小鼓打出节奏来统一士兵的步伐在历史上是瑞士人发明的,而在这个时空,当然是陈德兴的一个小小的创新了。并不怎么引人注目,却被老于军阵地郭侃一眼就看出了价值,毫不客气的从北明军中要来两个鼓手还附带两个传令的号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