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的小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吾看中文5kz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来莺儿捂着自己的小嘴,更加惊奇的说道:“刘公子,那你的父母难道没有催婚吗,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孟子所说的话在华夏古代也算是一句名言,不过这和孔子的那句“以德报怨”一样,是属于被断章取义,曲解为了现在的意思。
按照孟子的原话,也就是记述的“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只要分析原文就不难发现,孟子说这句话的本意并非是我们大部分人所理解的含义,刘鑫在翻阅各类资料时,认为所有解释里最中肯的应该是——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做后辈的本分为最严重。
作为一个经历了应试教育的刘鑫,在联系上下文,并且知道了这句话的背景后,便愈发肯定这样的解释。
因为在这句话的故事背景中,舜的父母与舜的关系并不好,所以刘鑫尝试将原文翻译了一遍——舜在取妻的时候并没有禀告健在的父母,的确是没有尽做后辈的本分,但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将这件事禀告给父母,但实际上与禀告了父母是没有多大的区别。
而到了东汉时期,有一个名为赵岐的经学家注解了《孟子》,并且特别阐述了这句话:“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