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陈总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吾看中文5kz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以他才在邺城之南修武备壁,在邺城西建立三台。
这三台内贮石炭、粮粟、食盐、甲械,然后彼此之间又架起阁道以便相互往来,就是一座巨大的坞堡。
有此地利险固,只需屯驻千人,就能抗敌军万众。
作为战略大师,张冲修建这三台,不只是着眼于邺城一地,更放在了整个北国。
邺城四面的防御中,城东、城南地势开阔,所以坚固的城墙就是最好的工事。
但邺城的城西、城北就不同了。这里正对着冀州平原通往上党高原的一个重要关口,滏口。此西面之敌皆是从这里来的。
所以非得要在西北处设置三台防御工事。其台上,不仅架设了最新研发的车弩,还窖藏粟、盐、酱、兵,可以坚持半年之久。
当然,现在三台的工事还没有完备,其主体目前还都是土筑,后面人力缓过来后,皆要换上转石,这样才是一座真正的永备工事。
此外一个大变化,就是邺城内部格局。
泰山军自移驻到邺城后,随着外部压力的缓解,和青兖各地的根据地都得到了往来。
虽然现在还没有建制,但一个横跨大河的势力正冉冉升起。
本来控制这些地区就需要大量官吏,而泰山军又将触手放入到基层乡社,那对文法吏的数量就要求更多了。
所以为了安置这些培养机构和办公机构,张冲在邺城开辟了专门的学区和政区。
整个邺城的布局好似坊区式的,城内都是各个可以独立的坊区。这是为了让邺城在外部城墙陷落后,还能让军士依靠坊区来坚守。
然后是西边的金明门和东边的建春门之间的东西大道,将整个邺城分为南北两区。
北区是泰山军幕府所在地,武库、仓库、粮库皆在附近。然后南区就是各机构的办公署衙和学校。
至于各门和四角,都是屯驻的各营。
可以这么说,邺城就是一座巨大的兵营和学校,就如一个心脏,为泰山军源源不断提供力量和血液。
不过邺城也是有隐患的,就是现在城内的百姓还是太多了。
这些人作为城市人口,既没有从泰山军的分田政策中获利,也没有在泰山军的幕府中谋得一席之位,所以张冲对这些人不放心。
张冲的打算是将这些人陆续安置到附近的屯田点,化为农民。然后将空出的空间留给泰山军的军卷们。
这时候泰山军大部分吏士都还没娶妻,但日后随着稳定下来,必然是要娶妻生子的。
即便他们不急,张冲作为一军之主也要为他们急。
因为张冲当年在林中约誓的时候,就说了让这些人有名有姓,后继有人。而且,这些人娶妻生子后,也能加固泰山军的基本盘。
那这些吏士家卷自然是不能安置在城外的,不然一旦外敌袭击这些屯驻点,抓到这些吏士家卷,那吏士们还能有战意?
除了要安置吏士家属,后面还有顺服()的各地豪势,也要迁移其家入邺城,这一点就颇有点前汉的徙陵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