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归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吾看中文5kz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没在当地成家的知青欢天喜地,毫不犹豫地去公社的知青办登记。
已经成家尤其是有了儿女的,满目的茫然不知所措。拖家带口的知青大多数是很早之前就来的,他们中有些人在这里待了十年不止。配偶在这里,孩子在这里,这里已经成为了他们另一个家乡,很多人以为一辈子都回不去了,也准备好在这里待一辈子。
不防天降惊雷,他们可以回城了,然而这里的家不能带走。
犹如整个人硬生生被劈成两半,一半在火里烤,另一半在冰水里浸。
一边是老迈的父母,前途,生活环境更加优越的故乡。另一边是相伴多年的伴侣,年幼的儿女,艰苦的生活条件。
怎么办?
许清嘉听得心里难受,加快脚步回老屋。结果到了老屋,依然听见了低低的哭泣声。
她扭头看了看自己当年的那间屋子,老屋的四间厢房都租给了知青,这一间租给了一对小夫妻。男的是七零年来的武汉人,女的是七二年从省城下来的,两人去年春天结的婚。
两个地方的政策都是只能回到原籍地,回城便意味着夫妻要分隔两地。
这两年虽然回乡下的时间不多,但是许清嘉看得出来,两口子感情很好。
许清嘉搓了搓脸,去了厨房,就见秦慧如在做饭,孙秀花坐在灶头后面发呆。橘黄色的火光照得她脸上的皱纹清晰可见。
“奶奶,”许清嘉端着笑脸走过去,探头探脑:“红薯烤好了吗?”
孙秀花回过神,一把拉开她,嗔怪:“你这丫头怎么乱伸脑袋,没得燎到脸。”
许清嘉嘻嘻赔笑。
孙秀花轻轻拍了下她的肩膀,拿着火钳从火塘里夹出一个巴掌大黑焦黑焦的红薯,顿时可惜的叫了一声:“诶呦,烧过头了。”赶紧把其他红薯都夹了出来。
许清嘉心道,您老人家心不在焉的,能不烧过头么!自打知道许向军那边情况之后,孙秀花就这样了,儿行千里母担忧。再恨许向军亏待许家康,那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
本来他们没打算告诉老太太,许向军已经出发,到了外面也联系不上,老太太知道后除了担心还是担心。可架不住村里人多口杂,尤其是老屋里住着几个知青,见天儿的关注时局,想知道上头怎么安排知青。顺理成章地知道了北方的动静,然后好心告诉孙秀花。
等许向华他们一回来过年,孙秀花第一句话就是逼问。老太太虽然年纪大了,人可不糊涂,哪能糊弄的过去,这不就知道了。
愁得她是茶不思饭不想,军属光荣,可军属的苦只有自己懂。
夹出来的番薯全都是黑漆漆一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煤炭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