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吾看中文5kz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起初李陵奉冯胜之命督办军需,很快就彻底解决了军粮在路途上损耗这个大问题。长期以来,从太原等地千里迢迢运来的军粮在路上至少要被服役的民壮消耗掉三成,军中一直也习惯了这种消耗。解决这个问题的通常做法是在起运时多加三成,到达目的地后扣除损耗正好满足军中需求。李陵在管理军需方面充分发挥了他的“奸商”特长,参照徐达当年在大宁的经验,以减少对地方农业生产的破坏为理由不再征调民夫运送军粮,换之以命令地方官员把军粮承包给商人运送的方式。商人把粮食运送到目的地后,威北军按实际入库数量开给商人收据,商人再凭借此收据回到地方取相当于入库粮食的两成作为运粮的报酬。仅此一条措施就堵死了很多人的财路,也开辟了很多人的财路,称颂之声和抱怨之声交替着直达朝廷。朱元璋见了地方上弹劾李陵的奏折后不但没有怪罪李陵,反而下令将此制度推广到各军,并且称赞李陵有儒将之风,赏黄金百两,锦缎十匹。
常冒参股的北平毛纺行业经常到大同附近收购牧人的羊毛,李陵见到后主动让士兵们搭了几个商栈供商人们作为交易和储存货物的场所,很快那里就成了大集,每天进出商人奉献的租金就可以买好几头牛,威北军的营地中时常飘出牛肉的香味。蒙古人的牛不用来耕种,屠宰起来不违反国家律法,这种没干过活的牛肉肥筋嫩,深受士兵欢迎。
“老弟不去做陶朱公,真是屈才”,冯胜有一次在军中庆功宴会上喝醉了酒,拍着李陵的肩膀说。那次贺铲平了小股骚扰百姓的马贼,李陵建议把俘虏按在马贼中官职大小、罪行轻重判处三十年到五年劳役不等,然后出租给商人开凿大同附近的荒山,顺便修整道路。路过的客商在一个经历了数千年山洪冲击而形成的沟谷中发现了极品泥炭(煤),大批的采炭商人涌入深山,在人手奇缺情况下俘虏们租出了非常好的价钱。
出租俘虏、开设商站、修整商路,不到一年的功夫李陵给威北军赚到了大笔的白银,并且军方仅仅是收了些租金,没投入任何产业。滚滚而来的银子换成蒙古人的牛羊填进了将士的肚子,有些因贫困而加入军中的士兵脸色渐渐红润,训练起来也越发有精神。
提出合适的训练方法是李陵的本职工作,他把在震北军中的作战方法编成了一本手册,交给冯胜审阅后发给各军官抄录。火炮准备需要多长时间,自己的步兵距离敌军多远时火炮可以射击,多远时结束,骑兵需要多快速度冲上才能保证最大发挥火炮效力,战车如何与骑兵配合,这些新鲜东西被威北军将士记得非常熟练,记熟之后低级军官们就按照各自的理解去训练士卒,没等换完装备,军队已经有了劲旅的样子。看着麾下士卒排成斜一字队形端着训练用的木棍,嘴里模仿着“呯”、“呯”射击声蹲下,站起,前进、蹲下,站起,威北大将军冯胜有时笑得胡须乱颤。
就在这种枯燥的重复动作中,威北军迅速成长起来。骑兵在炮火轰击后抽出雪亮的马刀冲进硝烟,声势惊人。为了防止北方生变,在准备对云南用兵后,朝廷加快了对威北军的装备供应速度,眼看着威北军就要成为大明朝的第三只铁拳。
环境就在这时候悄悄地起了变化。威北军的主帅冯胜和战车师师长李陵发生了一次小小的争执,争执的原因很简单,朝廷将镇守和林的左都督郭英调走,新的和林守将按冯胜的建议,任命为他的侄子冯诚。冯诚亦是在军旅中长大的名将之后,他的早亡的父亲冯国用为亲军都指挥史,在大明开国元勋中位列第八。有了英雄父亲和攻无不克的叔叔做后盾,加上自身骁勇善战,冯诚长大后在军中屡立战功,名望和爵位都比郭英高出许多。冯胜推荐他守和林,也不是完全出于私心,被蒙古部族环绕的地方本来就是凶险之地,“聪明”一点儿的将军都不会主动请缨去冒险。
李陵向冯胜提出的意见是:派自己或副将军宋德去守和林。李陵不是不相信冯诚的能力,攻城掠地,冯诚的战斗力不在常冒之下。但把守城池,冯诚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秉性和攻击方式的确不是非常熟悉。况且冯诚一旦遇到麻烦,肯定会影响冯胜对战局的判断力,按徐增寿的分析,蒙古人很有可能在大明注意力全部放在云南时从背后下黑手。云南是蒙古人自认的属国,如果云南被大明攻击而蒙古人坐视不理,今后脱古思帖木儿在各部族的威望尽失,蒙古草原肯定会另立英主。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脱古思铁木儿也要和大明博上一博。纵使战败,还可以寻找机会东山再起,不战,肯定被族人抛弃。
“少将军本为骑将,攻城拔寨是其所长,派如此骁将守城,在下亦觉得可惜,这种偷懒的活还是交给老夫吧”。副将宋德见冯胜隐隐有些不快,赶紧出来打圆场,他和冯胜搭档多年,熟知对方脾气秉性。他也认为与其让冯诚守城,不如让冯诚做进攻的前锋,自己这把老骨头守城更合适一些,比起年青人,老将更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