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吾看中文5kz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目前手上最重要的工作除去开放区和其他产业外,第一个项目就是潮县的皮革制品。
之前林宇航对潮县皮革制品不是很了解,在和宋援朝沟通后,他回到潮县进一步进行了调研,这才发现潮县皮革制品并非像他想象的那样没有基础,反而早在1926年时候,潮县就有皮革制品生产了。
潮县制革厂在1926年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现代工业意义的皮革制造厂,主要的产品大部分供应沪海市场,甚至还有不少出口。
当年的潮县制革厂名气可不小,潮县当地还出现了不少个人性质的皮革制作私人工坊,在1950年前后这些产业达到了一个高峰,1956年时,由于公私合营的缘故,潮县制革厂成为了国有企业,同时把许多小作坊全部给兼并了。
潮县制革厂发展到现在规模不算小,全厂拥有173名职工干部,这样规模的制革厂虽然比不上沪海、燕京这些大城市的国有企业,但在潮县本地来说却非常不错了。
关键是技术力量和制革工艺,虽然在计划经济中制革厂逐步走了下坡路,但这些依旧保留着,直到现在,潮县制革厂依旧拥有一大批工艺精湛的制革师,这让林宇航极为欣喜。
欣喜是有的,问题也同样存在。
由于在改革开放后,潮县制革厂并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再加上长期的计划经济导致企业管理上的僵化和思想落后,潮县制革厂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基础,却没把握住机会。
市场开发后,国内整体经济日新月异,有些群体靠着自己的能力先富了起来,这些变化导致潮县制革厂中有不少职工起了心思,逐渐有离开厂子自己干的念头。
潮县离沪海很近,相比内地城市,潮县对于外面世界的信息来源更多,再加上潮县人的头脑灵活,想法多,胆子大,觉得在国有企业这么干下去没有盼头,再加上这些年国家已经有了允许私人注册企业成立工厂的政策,一些有技术有能力也有渠道的人自然而然地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现在潮县制革厂已经有几个职工以停薪留职或长病假的理由自己出来单干了,搞了作坊或者小厂,而且还干的很不错。
由于这些人的起头,就更让潮县制革厂的职工心思动了不少,换句话来说现在潮县制革厂外面看起来有模有样,实际上却已人心涣散,全厂上下除了一些临近退休混日子,又或者没有进取心的人外,许多人都有了学着之前离开的几个人方式,拉出去自己干的念头。
邱建军是制革厂的老人,早在他爷爷一代就在制革厂工作了,不过当年是跟着老板干,到了他父亲那辈制革厂成了国有企业,端上了铁饭碗,等到他进厂的时候,已经是七十年代初的时候了。
邱建军的制革手艺是祖传的,他爷爷是当年制革厂的大师傅,他父亲还当过制革厂的副厂长,现在老爷子已经退下来了,邱建军如今是制革厂的技术科科长,主要负责厂里的技术工作。
整个制革厂,除了几个临近退休的老制革师傅外,就数邱建军的制革手艺最好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厂里对他极为重用,把他从普通工人一步步提拔到了技术员,后来又担任了技术科科长。
再加上邱建军一家三代都在制革厂工作,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未来邱建军和父辈祖辈一样走上厂领导的岗位极有可能。
可是,这两年厂里的情况变化很大,随着改革开放的影响,人们的心思越来越活,尤其是当有些老职工离厂出去单干,短短半年靠着自己的手艺就赚到了普通工人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收入时,人心产生了变化。
就像邱建军,虽然是技术科的科长,可他一个月的工资加奖金也不过才70多元,相比普通人来说虽然不错,可和那些赚到大钱的老同事相比,邱建军这点工资简直不值一提。
因为邱建军的技术是有目共睹的,挖他的人自然也不少。比如一家私人小制革厂就承诺,只要邱建军肯去他那边干,一个月就能给他开500元的工资,这一个月的公司能顶得上邱建军大半年的收入,邱建军怎么能不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