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吾看中文5kz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然,毕竟是嫡孙,所以李家大房同时也派了不少人跟随过来。
有奴仆,有下人,也有同堂的庶子庶孙。
徙县就是李家大房在汉嘉郡的第一个主要落脚点。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
李家大房的人离开蜀地平原,到经常发生夷乱的地方打开局面,其中艰辛自不必说。
不过李家大房终究是阔过,就算是衰落下来,也不是一般的土财主所能比的。
由于徙县就在青衣水边上,同时又是高山环绕的盆地地形,所以这里土地很是肥沃。
偏偏又多半是夷人,耕种水平太低。
李家大房出人出力出牛出犁,倒也能开垦出不少的耕地。
立足不难,但如何开拓新局面,却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因为他们不像冯鬼王,有名声,有手段,有权势,还有足够的资源,软硬兼施,把当地的夷人迅速收服。
他们甚至还不能拿出以前鱼肉乡里的那一套,因为当地的官府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们。
所以只能老老实实地脚踏实地。
当然,以李家大房的底蕴,自然也不可能是束手无策。
比如说,那些庶子庶孙,光是文化水平,就足以碾压周围人家。
所以挑几个学问好的出来,给有条件的人家的孩童启蒙,就是积累名声的一种方式。
反正《三字经》是冯鬼王的东西,拿来落人情,不亏!
所谓有条件的人家,除了当地的富足人家,还有一些当地寨子的头人的孩子。
甚至还会减免一两个三四个有志于学,却又有天赋的穷苦人家孩子的束脩。
这一套,世家大族玩得也是很溜。
但不管怎么说,李家大房迁人来徙县落脚之后,徙县就多了一些悄然的改变。
因为李氏的到来,以徙县原本的旧县城为中心,或远或近,陆陆续续地又建了几个寨子。
甚至连远处山脚下都有。
基本都按李氏内部的远近关系布置。
在小乱不断的汉嘉,即使朝廷在这里布有驻军,但每个寨子至少也要有最基本的防卫能力。
待日头快到头顶,一队士卒护着一个校尉从山上下来。
守在山下的另一队士卒中马上有人牵着马出来,校尉接过缰绳,翻身上马,喝令道:“走吧。”
两队士卒重新编好列队,跟在校尉后面,向着下一个坞堡而去。
冯校尉是徙县驻军的主要负责人,每旬都要亲自巡视徙县各处坞堡。
丞相北伐那年,冯君侯领军从越巂北上,他就是军中的一员。
因为有一股子狠劲,悍不畏死,奔袭之战,街亭之战,陇西之战,金城之战,无一落下。
也算是冯君侯军中的老人。
可惜就是识字太慢,别人认得五个他就认得两个。
别人背到九九八十一,他才背到三七二十一。
再加上心太死,心思不活,在冯君侯麾下,就算你与冯君侯同姓,只怕最高也就是到军侯这一个位置。
没办法,冯君侯军中,比起同时代的军队,体系太过复杂,代表着兵种专业化的历史趋势。
幸好丞相的“蜀地最后一块拼图计划”,兴汉会也是要出力的。
于是冯校尉的顶头上司大笔一挥,狗日的你不适合这里,去汉嘉吧。
冯校尉在冯君侯麾下最多不过当个军侯,但在外头,当个校尉那是绰绰有余。
大汉第一精兵序列出来的精兵悍将,就是这么牛逼不解释。
冯校尉到了汉嘉,因为识得几个字,于是就成了徙县驻军的负责人之一。
领着手下的人,在经过山脚下的一个寨子时,冯校尉突然拉住缰绳,骂骂咧咧地下马: